《我確定愛上它了》四代Ford Focus ST-Line 麗寶賽道激情試駕!

《距今十年前,四代 Ford Focus ST-Line肯定是輛叱吒風雲的性能鋼砲》

要說Ford Focus與其他車廠不同的是,這輛掀背(hatchback)一向走在同級性能操控評比的最尖端,我說的是從古MK1自今Mk4。想當然,四代車型耗費鉅資,投入Co-Pilot半自動駕駛科技,更完全將零組件汰換,甚至還將ST-Line車型的懸吊「特別調教」一番,儼然成為這年頭難得具備操控與科技的「掀背新寵兒」!(四門、科技看這邊)

 

(圖/文-Benny)

只可惜,當代人對於性能要求過分嚴謹,哪怕是沒有200hp加獨立懸吊也不能稱作鋼炮,輪的Focus ST-Line也只能勉為其難被稱作為「微鋼砲」;但話說,雖然四代並沒有完全符合大眾期待,但隨著時間證明,這傢伙被認同不過是遲早,這點我有信心打包票。

言歸正傳,在試駕過標準的四門版本後,福特六和這次直接將「平民版最高配置」的Focus ST-Line下放賽道,讓我們眾媒體能夠以最大極限體驗二者的差距,沒錯,我說的是這傢伙藏著的秘密武器「ST-Line專屬運動化懸吊」。雖然看起來一副就是「很會跑」的樣子,那實際上呢?讓筆者我娓娓道來…。

懸吊軟腳、動力不夠,這是我還未試駕前的種種偏見

在道路稱王不代表在賽道上也是,要是稍微調教失常,那麼對於試駕無數次的媒體來說可是一試便知曉;然而,這次福特六和不但不畏懼媒體甚至還安排三道關卡,分別為S型繞錐、麋鹿測試,以及快速閃避,似乎對於自家產品信心滿滿。

「四門與五門的設定也差太多了吧?」確實,掀背與房車本來就不同,無論是動態反應或是轉向都大大提升。在先前試駕過四門時,筆著認為懸吊還是偏向「微軟」;但在試過這傢伙後,懸吊稱得上「奇耙」,說硬也不是很硬,遇到起伏坡仍會感覺到些微抬腳,但很明顯四輪是緊抓路面,路感清晰,我只能說確實比四門硬派許多,而過彎時的信心也是比四門厲害不少啊!

所以說,這懸吊到底特別在哪了?

在數據上,雖然說是將懸吊降低10mm,但在聽聞福特工程師的說明後才發現,我們把它想的「太瞎」了。簡單來說,除了降低10mm以外,福特工程團隊還同步強化減震桶阻尼與懸吊磅數,因此在操控上完全與四門是不同派。當然,也因為ST-Line配備了18吋鋁圈,再加上性能神胎「Pilot Sport 4」,其效果只能說如虎添翼,大大提升抓地力與指向性表現。

接著說說我在賽道上的想法

在整整體驗完二圈純賽道後,接著進入重點項目「S型繞錐、麋鹿測試,以及快速閃避」。根據當初福特的指示,在第一道關卡竟要求我們以60km/h進行繞錐,原先本以為自己逃過不這劫會去撞爆錐桶(因為實在放的非常近,空間非常緊迫),但Focus ST-Line的轉向異常精準,讓我順利度過難關…。然而,在高速時大幅度轉向會有車尾過度搖擺的問題,但這傢伙只需透過稍微修正方向盤,即可順利通過,這點福特調教的就讓我嘖嘖稱奇!(我說的微微修正絕不葉佩雯,並非電影中左三圈右三圈那樣)

(看我一支獨秀,整台車軌道都跑掉還能輕鬆導正回來,只能說福特調教的非常到位,就連麋路測試也全在掌握中!)

接著帶你來看看外觀與座艙的差異性

最近被滿多朋友問到,ST-Line是不是ST啊?請問你是看不懂字是嗎,就說是ST-Lline了你還問!

ST-Line簡單來說就是導入接近ST式樣的鋪陳與套件。在Focus ST-Line車型上,踏入後的第一眼就是滿滿「性能紅」的縫線,從座椅到中控、地毯等,會讓你恍以為自己開的真的是ST。接著,ST-Line也在中控、門板等處使用了類碳纖維材質,融合金屬與縫線後的座艙看起來只有過癮,更不用說握上那組真皮平把運動化方向盤,實屬過癮!

(後座空間並沒有因為是掀背關係而犧牲,同樣維持四門房車寬敞的格局,完全完勝MK3!)

微性能車當然要配黑頂棚設計,紅/黑配才夠味!

既然作為ST-Line,除了改變底盤、懸吊配置外,外觀勢必也得同步運動化!在車體外觀上,導入專屬ST-Line霧黑水箱護罩與專屬空力套件(前下擾流翼、側裙、後下擾流、後擾流板),最後在葉子板上鑲上ST-Line專屬銘牌、18吋鋁圈、單邊雙出尾管等,讓這輛微鋼炮符合其運動化的底子!

螢幕快照 2019-02-24 下午4.10.06

螢幕快照 2019-02-24 下午4.10.27

螢幕快照 2019-02-24 下午4.10.54

螢幕快照 2019-02-24 下午4.11.07

螢幕快照 2019-02-24 下午4.11.33

螢幕快照 2019-02-24 下午4.11.44

螢幕快照 2019-02-24 下午4.11.59

螢幕快照 2019-02-24 下午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