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批評紐約時報不實報導的後續發展

  

還記得先前我們所報導,關於Tesla指控紐約時報記者John Broder一篇捏造的不實試駕報導嗎? 該事件的後續發展還真是精彩。

    Tesla官方後來依照先前所言,公佈了該次路試的相關數據,其中包含了許多新事證
1. 依據GPS軌跡的資料,Broder所行駛的路線,比他在文章中所宣稱的路線還要遠。
2. 文中宣稱他有在快速充電站將車輛充至滿電,但數據顯示車輛不僅沒被完全充滿,每次充電的時間也比記者在文中所宣稱的時間還短。
3. 駕駛習慣非常不好,經常急踩急煞。
4. Broder宣稱他都是以每小時54英里的定速方式前進,或是每小時45英里的速度慢慢開,但數據顯示,他開車的速度幾乎都維持在每小時65~81英里。
5. 文中寫到,當車子快沒電時,Broder為了省電而在零度上下的環境中將暖氣關閉,忍受低溫開車,但事實是他還是持續將暖氣開著。
6. Broder宣稱最後車子因為沒電而上了拖車,但實際上車子還是有電的。

    Tesla官方在發出此份聲明稿的同時也表示,這份聲明稿將是公司對於此次事件的最後一次發言,他們有實質數據可以證明事情的真相,如果這樣子還不足夠的話,那他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在此同時,有其他家媒體的編輯花了一點時間作了些資料收集,結果顯示根據Broder過往的記錄及撰文顯示,他長久以來就很非常反對電動車,這也讓他此篇文章的可信度,被打上了一個大問號。而面對Tesla的種種反駁,Broder僅表示他無法解釋為什麼他寫的東西跟Tesla的數據有那麼大的落差,只說他還是懷疑Tesla所提出的證據,可信度不夠。而後來Broder與Tesla又有了一些細節上的唇槍舌戰,如Broder把行駛速度過快的指控,怪罪於試駕車輛用的是19吋框+雪地胎,而不是21吋框+半熱融胎(這也太牽強)。

    在原廠提出多項數據加以反駁後,CNN也加入了打臉行列。CNN也向Tesla借了部Model S,並依循著 Broder所走的路徑及充電時間,重頭到尾重新演練一次,所得到的結論是:整趟路程開下來,完全不會有怕會開到沒電的壓力,就算是在零度以下的低溫,電池的消耗速度也是在預期之內,並沒有無故的快速損耗。而另一家知名汽車媒體Road & Track也作了以下的表示"如果你不相信Tesla,那麼你就繼續相信紐約時報的報導吧,但請讀者們想一想,Broder那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就只是在消費Tesla,為自己打知名度而已。

    另一家知名媒體-Consumer Reports則是發表了一篇如何在低溫氣候中,正確使用Model S的文章(擺明想沾一下邊,但又不想隨之起舞),文中提及一個立即充電的警告畫面,而那就是Broder在他的文章中所提到的。Consumer Reports在文中表示,Model S可以在低溫環境中提供176英哩的續航力,這是目前業界最長的低溫續航力,但這遠比官方所宣稱的240英哩及官方的300英哩還要短得多。

    *這中間還有一位叫作Peter的現任Model S車主,公開寫了封信給Broder,信中的大意是,Peter自己就有一部Model S,而且他曾經從美國西岸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開了8000多公里到達東岸的紐約州紐約市,而且一點問題都沒有,他絕對相信Model S有能力可以進行長距離移動。

    整個事件似乎都將茅頭指向記者John Broder,這時候同為紐約時報編輯的同事Margaret Sullivan,在她的個人部落格上發表了對於此次事件的看法,不過她事後也強調,她是以一個媒體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她的發言並不代表紐約時報。Sullivan在文中認為,Broder在整起事件中的確有一些不妥的作法,整個試駕過程相當不順利,而事後Broder也沒有以客觀、專業的角度來評論試駕過程,毫無疑問地,這是Broder的錯,但他也相信Broder無意造假,只是寫出他所經歷到的所有過程。另一方面,Sullivan認為Tesla也有過錯,Tesla不應該為了反駁Broder的文章及維持自己的商譽,而擅自公開汽車的行車記錄,這應該是用於車禍或是重大意外時,查明真相用的。(或許對Tesla來說,這種不實的指控就是重大意外吧!)。

    整起事件從發生至今已經拖了好長一段時間,Tesla CEO Elon Musk在最近一次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Broder的不實文章,已經直接、間接造成了Tesla包含股價及數百部被取消的訂單等,總數超過1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受到Broder的文章影響,Tesla的股價由原先的每股$39.24美元掉到$34.38美元,整整掉了有12%之多;但若是以Tesla整間公司近40億美元的市值來看,1億美元的損失倒還不至於造成多大的傷害。而對於Broder,Elmo Musk表示,他不認為Broder應該被踢出業界,他也不認為Broder該被開除,但他很清楚一件事,就是Broder的的確確捏造出那篇造假的試駕報告。

   就此之後,Elon Musk似乎也累了,在Twitter上面對紐約時報其他編輯的問題時,也以低調、不願多談的態度面對,似乎希望整起事件就此落幕,不過我們都知道Elon Musk是有名的大炮性格,過陣子會不會忍不住又再度開炮,就不得而知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