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奢華的生活方式不斷變化,而勞斯萊斯(Rolls Royce)一直擔任領頭羊的角色。奢華享受不再是局限於城市實現的概念,更在於擁抱及體驗更廣闊的世界。勞斯萊斯的客戶希望不受地域限制,締造無需妥協、輕鬆奢華的駕乘享受,征服世界各地最險峻的地域。無論身處何地,也能盡享最精彩絕倫的體驗。因此,他們一直殷切期盼勞斯萊斯能帶來極致奢華的座駕,讓車主放膽探索世界。Cullinan正是顧客一直夢寐以求的座駕,『不受地域限制,無拘無束』。無與倫比的Cullinan徹底改寫奢華旅遊的標準,將勞斯萊斯『無拘無束』的精神轉化為超凡表現,讓客戶不受地域所限,遨遊世界每個角落。」
勞斯萊斯汽車全球執行長托斯頓・穆勒・烏特弗斯 (Torsten Müller-Ötvös)
「全新勞斯萊斯車型的問世,一向也是奢侈品行業舉足輕重的時刻。今天,我們更為人脈甚廣、經常周遊列國和放眼全球的客戶,打造全新的駕乘體驗及座駕,奠定奢華的新標準。他們渴求一款能讓他們突破地域限制、時刻感受極致奢華的新車型。他們擁有勇於冒險的果敢精神,追求一輛『極致奢華,不受地域所限』的頂尖名駒,Cullinan就是能帶領和陪伴他們攀登人生巔峰的座駕。」
勞斯萊斯主席暨寶馬汽車集團董事彼得‧蕭紳博 (Peter Schwarzenbauer)
「打從一開始,設計團隊便以獨一無二的高車身汽車作為概念,打造這輛全新勞斯萊斯車型。心念全球顧客的期望,我們有雙重目標︰實現Cullinan的強大性能,同時為奢華和優雅定下新標準。我們了解到很多奢華客戶在追求運動及休閒嗜好時,需要一輛能在任何地域實現這些活動的汽車,而Cullinan的設計意念必需掌握成就無拘無束體驗的直覺。」
「現在『休旅車』泛指採用兩廂式結構的汽車,而且絕少建議在公路以外行走。我們希望打造真正獨一無二的全天候三廂式高車身汽車,以突破傳統的設計和卓越無比的性能,滿足客戶對冒險的追求。」
勞斯萊斯設計總監賈爾斯‧泰勒 (Giles Taylor)
「路途崎嶇,但這趟旅程依然酣暢淋漓。無需細想便能融入路途中正是其獨特之處,讓你能迷失其中。車速愈快,感覺愈流暢,輕盈靈活得彷彿不必駕駛。無與倫比的轉向及抓地力,彷如緊抱路面般滑行。有時候,拍攝的意義除了是照片本身,亦是旅途的過程。」
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及 「The Final Challenge」 演出者科瑞‧理查茲 (Cory Richards)
Cullinan概覽
2018年最備受矚目的全新車型,亦堪稱勞斯萊斯史上最令人翹首期待的名駒。
以現鑲嵌於英國皇室珠寶、迄今最大的鑽石命名。
全天候高車身汽車開創先河,成就真正獨一無二、極致奢華的越野旅程,讓奢華旅遊從此變得「不受地域限制,無拘無束」。
Cullinan以現代實用的設計成為經典車型,力壓市面上設計乏味的休旅車款。
Cullinan是休旅車界的首款三車廂式車型,車廂設有間隔將後座與後車廂隔開,為乘客營造私人空間。
Cullinan是勞斯萊斯迄今最實用的車型,也是現今最靈活多變、適合家庭使用的休旅車型,為車主帶來極致奢華的駕駛樂趣。
Cullinan是品牌第二款採用全新「Architecture of Luxury」鋁合金車架的車型,配備頂尖科技,是全球唯一的豪華休旅車型。
越野性能超卓的Cullinan在世界各地通過極度嚴苛的測試,為車主帶來魔毯般的越野駕駛享受,同時無損品牌一貫卓越的公路駕駛表現。
具備各種訂製功能,迎合車主不同的生活方式,包括「Viewing Suite」座椅設計和「Recreation Module」裝備箱。
採用6.75升V12勞斯萊斯雙渦輪引擎,提供563bhp/420kW馬力及850Nm/627lb ft的扭力,使全新四輪驅動及四輪轉向系統能克服任何考驗。
勞斯萊斯汽車堅固無比、敏捷寧靜、值得信賴,於任何地形都能游刃有餘,延續百年來對冒險的極致追求。「在沙漠裡,勞斯萊斯比紅寶石更珍貴」──湯馬士‧愛德華‧勞倫斯(T.E. Lawrence)。
簡介
勞斯萊斯三年前宣佈將會推出Cullinan,以回應各地客戶對「休旅車中的勞斯萊斯」的殷切期盼,並為休旅車市場帶來前所未見的奢華享受、超卓性能及靈活設計。客戶大多為非常成功的年輕富裕人士,他們對品味體驗非常講究,渴望擁有一輛極致奢華、能帶領他們縱橫世界的勞斯萊斯。
汽車業發展日新月異,變化急速,經常有新概念(例如休旅車)誕生。然而,這些新概念必需力臻完美,才能滿足絕不妥協、追求奢華真諦的顧客。因此,勞斯萊斯用心研發出Cullinan。
勞斯萊斯汽車全球執行長托斯頓・穆勒・烏特弗斯 (Torsten Müller-Ötvös) 表示:「歷史奠定了我們的方向,今天,勞斯萊斯以行動作出回應。對於高瞻遠矚的人、冒險家、探索先驅和自由主義者,勞斯萊斯以Cullinan回應他們。」
Cullinan是甚麼?
Cullinan是前所未見的勞斯萊斯車型。亨利‧萊斯爵士(Sir Henry Royce)曾表示:「凡事需力求完美,力臻至善,精益求精。尚未存在的,便創造它。」而這正是Cullinan的精神。
勞斯萊斯汽車全球執行長托斯頓・穆勒・烏特弗斯 (Torsten Müller-Ötvös) 續道:「我們明白要為客戶帶來休旅車界前所未見的車型。客戶不希望人生有任何約束或妥協。他們是新一代探索者,擁有冒險精神和敢於開拓精彩體驗。要配合這種生活方式,他們需要一輛展現勞斯萊斯獨特風格、不受地域限制的奢華座駕,而唯有Cullinan 能成就他們的需求。」
這些充滿冒險精神的年輕客戶顯然希望勞斯萊斯能帶領他們探索人跡罕至的國度,發掘最精彩絕倫的體驗。但他們追求的遠不止於平淡無奇的休旅車,常見的限制包括兩廂式結構令車廂噪音增加;共用的底盤亦會影響表現及舒適度;而良好越野性能和出色的公路駕駛表現往往不能兼得;或是成為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的通俗休旅車。
勞斯萊斯汽車全球執行長托斯頓・穆勒・烏特弗斯 (Torsten Müller-Ötvös) 表示:「Cullinan集極高實用性與出眾越野表現於一身,體現奢華的真諦。『不受地域限制,無拘無束』不只是Cullinan背後的承諾,也是無容爭議的事實。」打造「不受地域限制,無拘無束」奢華名駒的構思,驅使勞斯萊斯以劃時代的方式,打造品牌獨一無二的休旅車,而Cullinan的獨特車尾設計正好表現這一點。
勞斯萊斯首次採用「The Clasp」開啟式尾門設計,靈感源自昔日車主將行李固定在車外的做法,讓乘客無需與隨身物品擠於車廂內。Cullinan的車尾採用「D-Back」兩段式設計,隔開擺放行李的位置。只要輕按遙控器按鈕,便能分段開關「The Clasp」。
Cullinan後座車廂經過精心設計,因應車主的特定需要提供最理想的座位,並備有休閒式座椅或獨立座椅兩種選擇。休閒式座椅比獨立座椅實用度更高,後座可容納三位乘客,更破天荒採用摺疊式設計,尤其適合家庭客戶。
只要按下行李廂或後車門貯物間隔的按鈕,電動座椅便會以不同方式摺疊。輕輕一按,椅背便會摺下,而頭枕則會往上摺,以免在座墊上留下壓印。兩邊椅背可完全摺平,變成平坦的貯物空間,椅背亦可摺平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加倍實用。即使後座有乘客,也能擺放長形物件,又或將以毛毯包裹的椅背當作臨時桌面,擺放個人貴重物品。
Cullinan後座佈局靈活,加上特大貯物空間,方便旅程完結時運返大型物品。
只要拆走貯物間隔,後車廂的容量便由560升增至600升。此外,後座座墊比行李廂底板更高,即使將兩邊後座椅背摺下,行李廂內的物品也不會往前滑動,確保安全,絕非其他休旅車所能媲美。如需運送長形物品,無論是從藝廊買的Mark Rothk作品,抑或是新發現的考古文物,只要將電動行李廂底板升至後座座墊的高度,便能擺放長2,245毫米的物品,容量更達1,930升,讓物品能平穩地滑進車廂。勞斯萊斯致力鑽研Cullinan的後座設計,務求打造最方便實用的空間,更令載貨長度超越Range Rover Vogue Extended Wheelbase,使Cullinan成為最實用的勞斯萊斯車型。
勞斯萊斯深知客戶期望訂製客製化Cullinan,因此亦提供另一款後座設計。
獨立座椅適合追求休旅車的極致奢華享受多於實用性的人士。後排兩張獨立座椅以固定式後座中央控制台分隔,設有擺放勞斯萊斯酒杯、醒酒器、香檳杯及冰箱的飲品櫃。座椅亦可調校不同角度,為後座乘客締造極致舒適的體驗。
最後一項特色設計,為Cullinan注入勞斯萊斯獨有的極致奢華氣息── 打造第一款真正的「三車廂式」休旅車。靈感源自旅客將行李分開擺放的時代,勞斯萊斯以玻璃隔板將後座與後車廂分隔,為乘客營造私人空間。這種設計除了加強隔音功能,營造出類拔萃的靜音車廂,在極熱及極寒的環境下也能充份發揮其優勢。玻璃隔板令後座自成一氣,即使打開後車廂,後座仍能維持舒適溫度。
精彩歷險 待您探索
只要輕觸訂製車鑰匙上的解鎖鍵,或者輕碰觸感獨特的不銹鋼門把,便能喚醒Cullinan。車身會自動降低40毫米,方便乘客進出車廂,而勞斯萊斯標誌性的馬車式對開車門亦徐徐打開,引領車主和乘客展開一趟精彩旅程。
有賴特別寬敞的車門開啟角度及完全平坦的地台,車主和乘客都能輕鬆無阻地進入車廂,輕按關門鍵或輕觸門柄上的感應器,車門便會自動關上,隨即投入Cullinan的寧靜國度。
只要按下啟動鍵,Cullinan便會升高40毫米至標準駕乘高度,讓乘客從居高臨下的角度,最理想的位置觀賞窗外的世界。
採用較小的加厚方向盤,為Cullinan帶來更佳的駕駛體驗。觸感柔軟的發熱方向盤令車主迫不及待與Cullinan展開精彩旅程,而透氣的冷暖座椅則確保乘客舒適地置身其中。從Cullinan的駕駛席可看清和觸及各項設備與高科技裝置,操控盡在駕駛者掌握中。
新一代數位裝置清晰顯示所有駕駛資訊,顯示螢幕加上簡潔悅目的虛擬指針、猶如閃爍珠寶的勞斯萊斯飾珠及清晰的字款,華實兼備。
中央顯示螢幕亦首次採用觸控式設計,讓駕駛者在路上迅速選擇各項功能、檢示地圖及調校座駕設定。中控台的經典歡慶女神旋轉控制鈕可操作顯示屏,同時具有「Off-Road」越野模式和「Hill Descent Control」下坡輔助系統的按鈕及「Air Suspension」懸吊高度調校等功能。
勞斯萊斯Cullinan結合多項嶄新科技,成為同類車型中技術最先進的典範。
其他設備包括:夜視及視野輔助系統、日夜野生動物及行人警告、警告輔助系統、配備全景功能的四鏡頭攝影系統、環迴及俯瞰視像、主動巡航控制、碰撞預警、超車警告、車道偏離及變換警告、領先業界的7×3高解析度投射顯示器、無線網路熱點,以及最新的導航及娛樂系統。
除駕駛者外,乘客也能從優越的位置欣賞世上最壯麗的景色。全賴Cullinan兩側的特大車窗及傲視同儕的全景玻璃天窗,加上比前座更高的劇院式座椅,後座乘客更能飽覽四周的風景。查看所在位置或暸解旅程的即時資訊,只要利用後座觸控螢幕的地圖,即可準確定位。
除此以外,車廂內設有五個供電子裝置充電的USB插口,前座亦可為手機無線充電,確保不會錯過任何珍貴時刻。
Cullinan的前後車門將門檻全面遮蓋,能阻隔灰塵污垢,無論目的地多麼偏遠,下車時也不會沾污衣物。唯有勞斯萊斯,才能呈獻如此貼心的設計。
獨一無二的勞斯萊斯工藝--不受地域限制
勞斯萊斯汽車全球執行長托斯頓・穆勒・烏特弗斯 (Torsten Müller-Ötvös) 表示:「我們希望此車能成為汽車工藝的頂尖之作,展現不同凡響的越野表現,同時貫徹勞斯萊斯享負盛名的魔毯般駕駛體驗。我們打造這款名駒時,一直謹守這些原則。」
勞斯萊斯Cullinan的關鍵元素是品牌專利的「Architecture of Luxury」鋁合金車架。
「Architecture of Luxury」車架在打造Cullinan的過程中發揮無可取代的影響力。由於車架能靈活配合不同車型,因此Cullinan的工程團隊能根據泰勤與設計團隊制定的高車身汽車設計圖改良車架。
這款獨特車架經過精心設計及製造,能配合未來型號的體積及重量要求,包括配備不同推進、牽引及操控系統的型號,展示品牌的長遠產品研發藍圖。
Cullinan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運用這款全新車架,塑造經典設計與外型,帶來無需妥協的舒適享受、寬敞空間及出色的操控,加上先進的科技,在公路及野外也能締造無與倫比的駕駛體驗。
工程團體重新調整底盤的零件,令底盤升高但更短,同時加入首次在批量生產車系採用的全新尾門。
全新鋁製車架使車身堅固無比,在野外的性能表現出類拔萃,帶來更舒適的駕乘享受。
越野魔毯般駕駛體驗
巧妙結合嶄新科技和專利車架,也是確保Cullinan能締造「不受地域限制,無拘無束」駕乘體驗的關鍵。為此,工程團隊埋首打造傳動系統,帶來勞斯萊斯享負盛名的越野魔毯般駕駛體驗。
Cullinan工程項目主管Caroline Krismer 解釋:「我們為Cullinan打造的傳動系統有一個關鍵功能,就是於所有地形皆能締造勞斯萊斯享負盛名的魔毯般駕駛體驗,同時確保帶來在休旅車界無可匹敵的公路駕駛表現。」
更輕巧的全新構造及新一代的自行調控空氣懸吊系統,讓車主無論在公路或野外駕駛,也能感受勞斯萊斯獨有的魔毯般駕乘體驗。工程團隊全面改造現有的空氣懸吊系統,包括增加風量以加強空氣支撐,減輕於崎嶇地形行駛的顛簸,同時加固驅動器及螺旋軸、於前後輪加入驅動器(為勞斯萊斯史上首次),並革新全新的6.75升V12勞斯萊斯雙渦輪引擎,能以1,600rpm極低轉速時提供850Nm的扭力,確保Cullinan車主能感受前所未有的奢華駕駛體驗。
新的動態系統每秒能進行數百萬項運算,持續因應車身及車輪加速、轉向數據及攝影機資訊調整電子操控避震器調校系統。嶄新的雙叉骨前橋及五連桿後橋展現驚人的橫桿及剪應力操控表現,確保靈敏穩定,加上四輪轉向設計,帶來無與倫比的靈活駕乘體驗。
在越野駕駛的情況下,電子操控避震器調校系統能利用空氣壓縮系統,主動將失去牽引力的車輪推低,確保每個車輪也緊貼地面,並提供最大扭力。
Cullinan工程項目主管Caroline Krismer 總結道:「簡而言之,Cullinan同時具備卓越的公路駕駛表現,以及同樣出色的越野性能。」
要打造「不受地域限制,無拘無束」的勞斯萊斯Cullinan,最後一項關鍵因素是一個「按鈕」,品牌稱之為「Everywhere」按鈕。只需輕輕一按,即可展現上述的超卓性能和表現,讓Cullinan在野外能盡展潛能。
開啟越野模式後,無論是崎嶇小徑、碎石路、濕草地、泥地、雪地或沙灘,Cullinan也能輕鬆穿越,並持續為四輪提供850Nm扭力。即使面對厚積雪、沙地或需要爬山涉水,Cullinan也能憑藉極高的底盤高度,克服最多540毫米的涉水深度,冠絕同儕。
打造懾人名駒
勞斯萊斯設計總監賈爾斯‧泰勒 (Giles Taylor) 表示:「目前的休旅車變得非常相似,欠缺特色。現在的『休旅車』泛指採用雙車廂結構的汽車,而且不會在公路以外行走。我們希望打造真正獨一無二的全地形三車廂高車身汽車,以突破傳統的設計和卓越無比的性能,滿足客戶對冒險的追求。」
勞斯萊斯設計總監賈爾斯‧泰勒 (Giles Taylor) 與團隊利用「Architecture of Luxury」車架,打造出令客戶稱心滿意的車型,將經典設計、完美比例與無需妥協的奢華享受同時完美體現。
勞斯萊斯設計總監賈爾斯‧泰勒 (Giles Taylor) 表示:「『Architecture of Luxury』車架的一大優勢,是能夠將車輪及車頂放在理想的位置,讓Cullinan展現如戰士般的非凡氣勢,散發懾人的力量,同時確保後座乘客能輕鬆上下車。」
這股氣勢與力量從Cullinan的車頭設計可見一斑。照明燈及進氣口等主要細節完美融入車身之中,俐落鮮明的橫直線條交織出奪目的效果,沿著水箱格柵及宛如眉毛的日行燈上方而行的線條,令人想起戰士筆直的粗眉,令Cullinan的車頭更添剛陽硬朗氣息。
經典的水箱格柵以手工拋光不銹鋼製造,比Cullinan的車身略高及略前。勞斯萊斯標章及歡慶女神像屹立於前翼板之上,予人君臨天下的氣勢。
垂直線條從Cullinan的車頭延伸至A柱,沿著凸起的車頭蓋邊緣而下,到達格柵邊緣及下方的金屬護板,突顯車身的高度及鮮明個性。
Cullinan的堅定個性從車側亦顯而易見。車頭蓋沿用勞斯萊斯一貫的修長輪廓,簡潔俐落。引擎蓋略高於前翼,更添幾分英氣。
沿A柱而上的曲線,勾勒出1,836毫米高的Cullinan車身,在車側完美的玻璃及金屬比例襯托下更顯突出。線條越過B柱後,掠過車頂及延伸至車尾玻璃,並融入優雅拱起的後車廂蓋,令人想起勞斯萊斯在1930年代推出的D-Back車型,亦即最後一批採用外置車尾架的型號。
勞斯萊斯設計總監賈爾斯‧泰勒 (Giles Taylor) 打造的經典迴旋條紋將目光帶到Cullinan的車頭,條紋跨越22吋的輪框,平衡悅目,線條更延伸至車門表面下方,為設計營造張力。
Cullinan的車尾設計亦貫徹實用主義,化繁為簡,每個細節也極為含蓄低調,例如勞斯萊斯標章底下只配以小型底座,而下方的車牌外殼亦只添上薄金屬飾面。車尾燈設計亦以簡約為主,兩組窄長的垂直式車燈中央飾以如珠寶閃爍的細幼燈條,簡而不凡。外露的金屬排氣管及護板彰顯Cullinan的強勁馬力與性能,令這輛名駒無出其右的實用設計不言而喻。
Cullinan的車廂也揉合勞斯萊斯的奢華氣派與簡單對稱的功能性設計,以展示車型的優越性能。無論是儀表板的面板和中央控制板,還是車門扶手,立體的橫直元素也為車廂設計錦上添花。
中央控制板配上手工潤飾金屬柱,連接上面板及中央控制台,塑造穩固耐用的感覺,同時接駁儀表板的橫向細節,展示顯赫氣派。
上面板採用全新研發的現代「Box Grain」黑色皮革,這種耐用的防水磨光皮革與意大利高級行李廂及手提袋所用的皮革類似,用於儀表板上半部後,在視覺上拉闊了面板,也令如珠寶閃亮的時鐘及通風口更出眾迷人。
支撐儀表板上半部的強靭木條採用立體設計,一直延伸至中央控制板。儀表板上下也附有防護皮墊,上方的防護墊外型如翅膀,既散發硬朗動感,也彰顯駕駛座的實用功能。
最後,Cullinan的座椅散發大膽自信個性,展現勞斯萊斯的非凡品質與精湛工藝。為配合Cullinan更休閒動感的風格,座椅綴以簡約時尚的馬蹄形圖案,突顯座椅的舒適椅墊。新款座椅亦充份展示勞斯萊斯的傳奇皮革工藝,整塊椅背也以同一塊皮革製成,並形成立體有致的表面。
車廂內的空間皆配備恒溫功能,包括前門扶手、前中央控制台蓋、下C柱、所有後座單人座椅的側邊扶手及後座中央扶手。
百萬種生活態度
驅車前往偏遠目的地只是勞斯萊斯Cullinan精彩歷程的第一步,勞斯萊斯的「Recreation Module」裝備箱還帶來更多驚喜體驗。
試想像一下,當您決定好今天的目的地後,向車庫喊道:「Jason,我們今天要嘗試無人駕駛,可否將無人駕駛裝備箱放進Cullinan?」於是,樓下的Jason則從擺放不同裝備箱的層架上拿出無人駕駛裝備箱,所有裝備也由勞斯萊斯特別為車主製作,完美配合其興趣和喜好。
從飛釣、攝影、攀岩、單板滑雪、滑翔傘、滑浪、定點跳傘、火山滑板以至靜態觀景活動,勞斯萊斯定制團隊也能盡應所求。所有「Recreation Module」裝備箱也能輕易放進Cullinan的後車廂,內有一個電動抽屜,能擺放車主指定的裝備及用品,讓車主隨時投入精彩生活。
技術規格
外觀車色 |
岩漿紅 |
|
|
外觀尺寸 |
|
車門/座位數 |
4 / 5 |
車身長度 |
5341 mm |
車身寬度 |
2164 mm |
車身高度(未載貨) |
1835 mm |
軸距 |
3295 mm |
轉向直徑 |
13.23 m |
後行李廂容量 |
600 ltr |
|
|
車重 |
|
空車重量(DIN) |
2660 kg |
|
|
引擎 |
|
引擎/氣缸/氣閥 |
6.75升 / 12 / 48 |
最大馬力輸出 @ 引擎速度 |
563 bhp / 571 PS (DIN) / 420kW @ 5000 rpm |
最大扭力輸出 @ 引擎速度 |
850 Nm @ 1600 rpm |
燃料種類1 |
汽油 |
|
|
性能表現 |
|
安全極速 |
250 km/h(電子限速) |
|
|
油耗 |
|
綜合平均油耗2 |
15 ltr / 100 km |
CO2排放(混合)2 |
341 g / km |
外觀車色 |
暗鎢色 |
|
|
外觀尺寸 |
|
車門/座位數 |
4 / 4 |
車身長度 |
5341 mm |
車身寬度 |
2164 mm |
車身高度(未載貨) |
1835 mm |
軸距 |
3295 mm |
轉向直徑 |
13.23 m |
後行李廂容量 |
526 ltr |
|
|
車重 |
|
空車重量(DIN) |
2660 kg |
|
|
引擎 |
|
引擎/氣缸/氣閥 |
6.75升 / 12 / 48 |
最大馬力輸出 @ 引擎速度 |
563 bhp / 571 PS (DIN) / 420kW @ 5000 rpm |
最大扭力輸出 @ 引擎速度 |
850 Nm @ 1600 rpm |
燃料種類1 |
汽油 |
|
|
性能表現 |
|
安全極速 |
250 km/h(電子限速) |
|
|
油耗 |
|
綜合平均油耗2 |
15 ltr / 100 km |
CO2排放(混合)2 |
341 g / km |
1 引擎專為辛烷值95號燃油而設,但最低亦可使用辛烷值91號燃油。
2 初步數據有待確認,或會出現變動。圖表所示的燃料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及能源消耗數值根據歐盟規例第715/2007號(於審批類型時適用的版本)釐定。所示的數值幅度亦考慮自選設備,以及所選型號的不同車輪和輪胎尺寸,設定時或會出現差異。
數值按照歐盟新頒佈的WLTP規例計算,並換算成NEDC等值數值,以便各型號進行比較。為評估按照二氧化碳排放(尚有其他因素之外)計算的稅項或其他徵稅,二氧化碳數值可能與所示數值不符。
Cullinan車系背景資料
114年前,一位生於貴族家庭的英國冒險家和一位傑出的英國工程師相遇,他們在共同信念「力臻至善,精益求精」的驅使下,於兩年後創立Rolls-Royce Limited公司。公司出品的汽車品種堅固、性能可靠,帶來奢華駕乘體驗,令喜愛冒險的皇室貴族和上流社會趨之若鶩。勞斯萊斯汽車於1907年在蘇格蘭接受可靠程度駕乘測試,並於1913年在阿爾卑斯山進行挑戰之旅,印證其於崎嶇路面的卓越表現。
於1907年,英國商人法蘭克‧諾布利(Frank Norbury)亦成功將勞斯萊斯帶到印度。他駕駛Silver Ghost由孟買開往科爾哈帕,穿越崎嶇不平的印度加特山路,完成長達620英里的遠征之旅,途中汽車沒有任何意外或故障。法蘭克完成這場壯舉後,印度的皇室貴族爭相訂購這款車型,後來更駕駛勞斯萊斯汽車穿越印度的叢林與山嶺。
數年後,歐洲大陸戰雲密佈,英國指揮官將自己的勞斯萊斯改裝成裝甲車,搭載同僚縱橫北歐的戰場,經歷槍林彈雨,走過遍地泥濘。其後,戰火蔓延至歐洲以外的國家,軍隊再次乘坐勞斯萊斯踏足中國、俄羅斯和中東地區的戰場。在西奈半島沙漠,有人曾聲明「在沙漠裡,勞斯萊斯比紅寶石更珍貴」,那人就是「阿拉伯的勞倫斯」將軍 (Lawrence of Arabia)。
勞倫斯將軍和軍隊駕駛九輛勞斯萊斯汽車,成功撃敗敵軍,當中包括兩輛名為「Blast」和「Bloodhound」的Silver Ghost車型,以及勞倫斯的私人座駕「Blue Mist」。這三輛勞斯萊斯除去一切奢華的細節,改裝成軍用支援車輛,以木製車身配以無車頂設計,並裝上木製車輪,而其餘部份則維持原裝結構,彰顯勞斯萊斯的出色工藝。其餘六輛成為重達四噸的裝甲車。其他派上戰場的車輛經常故障或深陷沙堆之中,但勞斯萊斯卻以卓越的性能,不但多次協助軍隊突圍,更令他們在西奈和巴勒斯坦的沙漠所向披靡,凱旋而歸。
勞斯萊斯於惡劣環境中依然表現可靠的故事多不勝數,故在戰後,一眾冒險先鋒紛紛向勞斯萊斯訂製汽車,以展開史詩般的冒險之旅。
摘自1922年10月《The Tank Corps Journal》
去年三輛勞斯萊斯裝甲車從耶路撒冷開到巴格達,成為戰後最矚目的事件。在這趟旅程中,多輛飛機與車隊每日保持聯絡,並為其補給物資。除了這三輛配備維克斯機槍的裝甲車,車隊亦包括其他製造商的裝甲車,但勞斯萊斯的出品卻充份展現其過人優勢。有一次以飛機運送裝甲車時,其中一輛的後軸被抽出,而12輛隨行車輛中共有13條後軸折斷,唯有勞斯萊斯的裝甲車在來回航程中也絲毫無損。
車隊往往要行經崎嶇不平的路面,包括要在熔岩上找出一條通道,這段10英里的路段結果花上兩天才能完成。車隊共花了28天才到達目的地,回程又花了18天。回程時間本來會更短,可惜部分隨行車輛出現故障,更偶爾要由勞斯萊斯拖回,令行程受阻。
這些裝甲車採用勞斯萊斯的原裝底盤,除了降低齒輪比例,並以更重、更強靭的彈簧取代一般行駕設備,結構上並無不同。
道路測試亦顯示,即使車上的裝甲及裝備重近四噸,仍能以每小時45英里以上的速度穩定行駛。
在同一時期,勞斯萊斯在西非也苦戰多月,當地完全沒有道路,到處都是沙漠和岩石嶙峋的高地,除了被敵軍擊中的裝甲車,並無勞斯萊斯裝甲車在途中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