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如氣候變化、水資源匱乏、自然資源不斷減少,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並選擇環保的產品及服務。隨著消費者的社會責任意識抬頭,他們對自己青睞的品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種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與Ford長期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的理念十分契合。
依據《2017年Ford展望未來報告》的調研結果,環境資源的永續發展是亞太區消費者普遍關注的問題,並且逐漸轉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在中國80%的成年消費者表示會選擇購買環保產品。
綠色消費的興起
千禧世代是使用社交媒體最頻繁的消費族群─往往最具有社會責任意識,並偏愛與他們有相似價值觀的品牌。
根據尼爾森2015年發佈的全球消費者調查報告 ,那些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的公司的產品顯然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相關品牌在2014年全球銷量較上一年增長超過4%;而未推動永續發展品牌的銷量則只增長不到1%。此外,大部分受訪的消費者表示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可持續且環保的產品,尤其是千禧世代的消費者─之中有近3/4的人表示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綠色產品,較2014年的50%有了大幅提升。
「無論是購買食品還是選購車款,年輕消費者都非常關注這些產品的產地和製造方式,」Ford全球趨勢與未來發展經理Sheryl Connelly表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責任去應對環境問題,並願意為此投入時間和金錢。我們必須跟上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的趨勢,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節能環保的創新產品
從提升燃油經濟性、投資製造電動汽車、到研究可替代燃料和先進環保技術,Ford始終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更節能環保的車輛。
在提升燃油經濟性方面,Ford正在研發或已經引入了多種引擎和變速箱技術,包括EcoBoost®引擎和先進的六速、九速和十速變速箱。此外,Ford持續改進車身重量和空氣動力學設計,進一步提升車輛的燃油經濟性。
Ford還使用可再生和生物基材料製造零部件以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確保這些材料在性能、品質和持久度方面與原始材料相比並不遜色。目前,在全球範圍內,Ford車輛中有近300個零部件都是以植物為原料萃取製造的,包括棉花、大豆、木材、亞麻、黃麻纖維和天然橡膠等等。
在Ford亞太區,近期由Ford南京工程研究中心的材料工程主管Janet Yin帶領團隊開始測試一種新的永續再生材料─竹子。
「中國和亞洲許多其他地區都盛產竹子,它是一種強韌卻又富有彈性的永續再生材料。」Janet Yin表示。
耗費鉅資的科學研究帶來了如碳纖維和輕量鋁合金等新材料的技術突破,然而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竹子也不遑多讓,竹子以其堅韌的延展性為名,且相較需要數十年才能夠長成的樹木而言,竹子光是一天就能生長高達1公尺,且在短短的二到五年內就可完全長成,是極為容易再生的材料。
過去幾年來, Janet 和她的團隊與供應商合作,評估將竹子用於汽車內裝的可行性,並將竹子與塑料結合製成格外強韌的零組件。團隊發現竹子在拉伸強度和衝擊強度等多項材料測試當中的表現均優於合成和天然纖維。此外,測試團隊也將竹子加熱至攝氏100度以上的高溫,以確保其特性保持不變。透過全方位的測試與分析,以證明環保材料和其替代的原始材料品質同樣優異,甚至更耐用。
逐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一直以來,Ford採用環保的製造工藝和方法,並持續推進各個領域的永續發展,逐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在2010至2015年期間,Ford全球製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了25%。目前,Ford還在研究降低用水量的創新方式,並逐步向在全球製造過程中不使用飲用水這一長期目標邁進。
在亞太區,Ford在製造過程中降低對環境影響的最新成果包括:
• 與2015年相比,2016年亞太區單一車輛製造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近10%,與2010年相比降低了40%。
• 與2011年相比,2016年亞太區單車製造所產生的填埋垃圾量減少了90%。過去一年,亞太區超過半數的工廠實現零垃圾填埋的目標。
• 長安福特位於重慶的一家工廠於2016年引進了先進的三濕塗層技術,幫助車漆顏色更持久,提升工藝效率並減少二氧化碳以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與此同時,該技術的實施也大大降低了工廠的能耗,預計每年可節省近一千萬度電,相當於中國18600人的一整年用電量。
• 亞太區2016年的車輛單台製造用水量較上一年減少15%——所減少的水量足夠填滿兩個浴缸或者1,000個礦泉水瓶(以500毫升/瓶計)。2016年,Ford在中國製造每輛車的用水量與2011年相比減少了近50%。
• 在全球永續性策略之下,Ford承諾致力於廢棄物減量、再利用與回收,同時加速研發高效節能的汽車科技,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我們致力於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持續推進永續發展,為保護地球家園貢獻一己之力,」Ford亞太區永續發展、環境和安全工程總監Cynthia Williams表示,「我們需要勇於應對在推進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挑戰,並推動Ford各業務領域的創新力。」
[Source:褔特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