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台灣電動車產業戰略藍圖,ZEPT捷能動力科技交流論壇(3/3) – 車輛智能化與電動化產業趨勢

延續前兩日熱烈討論激盪精彩火花的氣氛,ZEPT捷能動力科技主辦的科技交流論壇來到了第三場。在兼具官、學雙重身份的台大機械系李綱教授主持下,更多重量級產業龍頭代表包括宏佳騰動力科技執行長林東閔、台灣中油張家林博士…等齊聚一堂。不僅針對台灣電動車、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發展方向進行意見交流,更對目前困境做出精闢針砭,直指問題核心。

業界如實反應問題,讓官方聽見聲音

台大機械系教授李綱在學界多年,曾在美國柏克萊大學進行智慧化、自動化相關研究與實務應用,回台灣後看到許多企業投入發展電動車,然而從他的角度來看並沒有真正成功個案。「無論是電動車還是現在政府想要做的電動大巴,都需要智慧化系統、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支援,不是能獨自做到的事情,因此台灣需要產業整合,否則以單一廠商難以達到大規模量產標準。」李綱表示。

李綱借調至公部門後具備了學界與官方雙重身份,比起純粹政治人物,在某些視角上看得更加清楚。他直言官方需將整個戰略藍圖弄清楚,因此之後將參與組織一個層級更高的聯盟,藉著這場交流會,希望各產業領導廠商能將看到或經歷過的問題如實反應,將這些回饋帶給政府,讓聲音與意見被聽到。

李綱進一步說:「如果這一波台灣沒有抓住發展車用電子、IOT物聯網、智慧聯網等產業,在缺乏供應鏈的情況下很難跟其他國際大廠競爭,最終落得一場空。」

政策轉變難適應,長期發展計畫成關鍵

不久之前宏佳騰AEON帶頭宣佈成立「安全車聯網聯盟」,跨產業結合多家領導企業,甚至讓競爭對手SYM三陽機車也首肯加入,共同推動台灣智慧交通安全技術與產品,因此對產業整合頗有感觸。執行長林東閔說:「當我看到捷能動力EDM1-P30動力系統的時候非常興奮,因為這就是ICT資通科技、動力科技以及車輛工藝的結合成果,體積更小卻具備更優異的散熱能力,可以滿足電動機車的剛需。」

然而作為一家整車廠,林東閔在過去實務經驗當中也看到因政策改變所造成的困境。當初宏佳騰配合政府發展電車,暫停7期燃油引擎開發,然而隨後禁售燃油機車政策取消,導致宏佳騰7期引擎研發進度大幅落後,電車銷售量也遠比預期要低,未來台灣想要成為電動車重要供應鍊,這個問題就得解決。

有量科技具備紮實鋰電池研發經驗,技術長柯玨宇分享過去經驗時提到,該公司在電動自行車領域堅持很長時間,回到台灣後卻面臨市場不夠大導致缺乏練兵機會,因此想耕耘電動產業會面臨很大阻力。柯玨宇認為還是有突破機會,若能垂直整合上下游廠商結合先進技術到國外發展,就能打開產業出海口。「但光有政策扶植不夠,產業政策更不能受選舉影響發生大幅變化,如此優秀廠商才能合作獲得更好機會。」

說到電池就不可忽略長期發展石化產業的巨人台灣中油公司,迎接電動化時代,台灣中油很清楚必須減少燃油生產,並以過去經驗進行新科技研發。代表出席的張家林博士說道:「中油在重油轉化電池負極材料開發上取得了進展,新材料可以控制電池升溫速度,實現快速充電並維持電池壽命和安全性。而且中油也開始著手佈建充電網路,希望未來能讓能源使用更有效率。」

組建自有平台,吸引資金與技術投入

電子大廠技嘉科技陳世昌特助則認為,平台化思維是重要關鍵,技嘉原本要用自己的技術進入汽車智慧化、IT化領域,然而過程中卻發現該領域並非水平產業結構,而是高度依賴垂直整合,且缺乏領頭羊角色。台灣是小市場,依靠單獨一間公司運作讓汽車行銷全世界難度實在太高,因此政府得要拿出相應政策,反向思考如何將外國廠商吸引到台灣。陳世昌說:「台灣沒有tier 1的汽車組裝廠,為什麼都去大陸、泰國或馬來西亞?政府只要解決這一點,其實不用急著跳下來做零組件整合,營造適合環境,其他任務民間廠商自己就會去做。」

英業達車用部門主管黃丕佑同意技嘉科技的看法:「英業達和技嘉一樣,過去在ICT有很多著墨,累積足夠實力並看到伺服器市場衰退後,便毅然決定轉戰汽車市場。」英業達負責提供平台,讓客戶可以開發ADAS硬體以及底層軟體,並且在平台上測試或建構自己的系統。台灣有很多功力深厚的廠商,許多想法都能迸出燦爛火花,只是受限市場大小缺乏實踐能量,因此向外發展會是最好的選擇。

電動化時代需團體作戰,在巨人肩膀上前行

台灣智慧駕駛執行長沈大維以電梯為例,說明自動駕駛發展的難題所在。「電梯需要很多成熟技術才能發展至現今樣貌,比如交直流電、鋼索材料、電梯井建築技術…等等。自動駕駛也一樣,不是寫出AI就能夠立刻落地應用。」沈大維解釋。智慧化是未來電動車重點之一,動力系統反而屬於次要議題。而智慧化關鍵在於線控系統,台灣這方面技術不夠成熟,底層控制跟不上軟體開發。不管大腦再聰明,沒有其他技術配合仍無法突破瓶頸。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想像,以後汽車不會是單純交通工具,而更像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一樣,核心廠商提供OS作業系統,第三方廠商負責開發應用軟體。對於台灣智慧駕駛這樣的新創廠商來說反而是個絕佳機會,能夠站在大廠巨人肩膀上發揮所長。

捷能動力成立至今將近3年時間,總經理呂百修擁有豐富汽車產業經歷,他表示汽車產業變化太大,就算是傳統車廠轉型也會面臨重重困難,舉例來說,光電池組合和車體結構開發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捷能動力想做的事情就是提供模組化動力系統,幫助其他廠商能夠將注意力放在智慧化與自動駕駛技術上面。

「我們的願景是希望捷能動力科技可以成為台灣電動動力系統的Bosch。」呂百修如此說道。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