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米(Xiaomi)SU7 Max憑藉其強勁的動力和豪華定位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目光。然而,近期兩起賽道煞車故障導致的事故,讓這款電動四門轎跑車成為熱議話題。小米明確表示,SU7的設計初衷是為日常駕駛服務,而非承受高負荷賽道駕駛的需求。
小米SU7 Max作為電動四門轎跑車,規格數據極為亮眼:輸出馬力達663匹,0-100 km/h加速僅需2.8秒,續航里程可達497英里(799.8公里)。然而,近期兩位中國網紅在不同賽道的駕駛過程中均遭遇煞車失效,導致車輛失控撞擊賽道護欄,引發外界對其煞車系統設計適用性的質疑。
首次事故發生在今年4月,一位中國網紅在上海天馬賽道駕駛SU7 Max時,車輛煞車在連續高負荷運作下失效。影片顯示,車輛接近彎道時難以減速並轉向,結果衝出賽道撞上護欄,安全輔助氣囊啟動。事後檢查顯示,煞車來令片在經過五圈高速駕駛後已經嚴重磨損。
第二次事故於今年6月發生,另一位網紅在賽道上駕駛SU7 Max時同樣遭遇煞車失靈。這次車輛幾乎轉了180度後撞牆,但安全輔助氣囊並未啟動,甚至駕駛座椅也在撞擊中嚴重變形,顯示其內部結構的脆弱性。
針對這些事故,小米發表聲明強調,SU7 Max是一款針對日常道路設計的高性能豪華車,並非賽道專用車。小米指出,車輛使用的是NAO(無石棉有機)煞車來令片,適合日常駕駛,兼顧煞車性能與低噪音需求。然而,賽道環境的高溫與連續高負荷對煞車系統的要求遠超過日常使用條件,這導致煞車系統在極端環境下表現不佳。
相比之下,小米SU7 Ultra車型則針對賽道駕駛進行了專門優化。這款車搭載直徑430 mm(前)與410 mm(後)的碳陶瓷煞車碟盤,能承受高達1,300°C的極限溫度,大幅提升抗熱衰竭能力。該車型(原型車非量產車)在Nurburgring Nordschleife賽道創下6分46.847秒的電動車單圈紀錄,凸顯了其針對高性能場景的設計優勢。
令人驚訝的是,SU7 Max的煞車來令片尺寸竟然比Honda(本田)CR-V這類家用SUV還小,而後者的動力僅為SU7 Max的三分之一。雖然日常駕駛中再生煞車系統能減輕機械煞車的負擔,但在高強度賽道環境下,這樣的設計顯然力不從心。
一些更有經驗的車廠如BMW(寶馬)與Porsche(保時捷),都為其高性能車型配備了更大尺寸、更耐用的煞車系統,這點值得小米借鑑。如果小米希望進一步進軍性能車市場,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其煞車系統以及車內安全系統(安全輔助氣囊與座椅)的設計,尤其是針對潛在極限駕駛場景的適應性。
小米SU7 Max展現了電動跑車的性能潛力,但在煞車設計上暴露了明顯缺陷。這提醒消費者,車輛的高性能數據背後,仍需有與之匹配的可靠安全系統支援。對於小米來說,這次事件提供了一次深刻的市場教訓,也為其未來車型開發指明了改進方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