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底,歐盟結束長達一年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並做出決策,自10月31日起對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為期五年的”反補貼稅”,稅率最高可達45.3%。終於知道台灣人買進口車的不爽,針對BYD、吉利和上汽等中國車廠,根據配合程度徵收不同稅率:BYD和吉利很乖分別為徵收17%與18.8%,而未配合調查的上汽則高達35.3%,至於其它中國車廠稅率在20.7%至35.3%之間。
此次懲罰性關稅對中國車廠全球化布局造成重大影響,所以面對歐盟關稅政策,中國車廠迅速展開應對,考慮將生產線轉移至歐洲,全力投入PHEV(插電式混和動力)車款生產,因為PHEV目前未被納入懲罰性關稅範圍,事實上在過去一年,中國車廠正加大對該領域的投資,歐洲的PHEV市場也隨著增長快速,至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PHEV出口量已翻倍。果然,想方設法找洞鑽賺錢這方面,華人的腦筋動得特別快。
然而,分析人士認為,PHEV的優勢可能是短期的,未來歐盟可能將其納入更高關稅範圍。隨著歐盟關稅的進一步加碼,中國車廠將面臨更多挑戰,但也促使其重新思考全球化戰略,加速本地化生產和產品結構調整,對中歐電動車市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