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全名為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中文叫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也是過去幾年以來新車從選配到標配的科技套組,最熟為便是ACC 、車道置中、AEB主動煞車或是自動停車等等功能,主打一個”Level 2″ 等級。事實上,科技發展始終來自於人性,ADAS旨在減輕疲勞駕駛,偵測視覺盲區的動靜,以及用路人的安全,但是過度依賴科技而疏忽駕駛的本質是很危險的。
根據荷蘭Univé保險公司最新的數據顯示,2024年(荷蘭)投保第三者責任險,具ADAS系統車輛損害頻率比未配備者高出25%; 保全險車型在2024年的差距更擴大至44%。其”損害總監” Marco Nanne 分析,未配備系統的車主在輕微事故後常自費修復以保住續保時優惠,但配備ADAS系統的車輛因修復成本高昂且複雜,幾乎都會出險,不僅推高了事故報告頻率,也讓理賠金額水漲船高!
而事故頻發背後還有更多因素,配備ADAS的車款多為新車或電動車,車重增加使得碰撞損害更嚴重。此外,修復這些高科技車輛涉及昂貴零件與專業技術,成本遠超傳統車型。歐盟自2022年起強制新車安裝緊急煞車、車道維持等系統,2024年新增智慧速度輔助(ISA)和事件數據記錄器(EDR),試圖提升安全性。但數據顯示,這些措施似乎未能有效降低事故率。
Marco Nanne 指出,駕駛者對系統的過度信任可能是關鍵問題。「這些技術是輔助,而非替代品,」他說,「若駕駛者誤以為它們能完全掌控局面,反而可能增加風險。」專家也警告,系統的局限性—如感應器在惡劣天氣下的失靈—可能讓駕駛者措手不及。配備駕駛輔助的汽車事故頻率較高,這不僅挑戰了技術的可靠性,也提醒我們:真正的安全,仰賴人與科技的協調共存。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