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進一”大”步,VW Passat/Passat Variant 深度試駕 — 外觀內裝篇

Volkswagen的車款陣容裡,Passat一直是相當受矚目的一款中堅作品,隨著時間 推演不斷進化的它,不管在外觀、內裝或者性能都有長足的進步。筆者也知道,一直以來都有一群車友們深愛Volkswagen旅行車,所以這次的試駕我們將 一次提供轎車、旅行車兩種車型的深度報導。雖然車輛搭載眾人熟知的TSI引擎,但因應Volkswagen新的命名原則,所以車型命名並非參照排氣量、而是由特定公式所計算出來的;也由於車輛具有Blue Motion Technology節能技術,車輛原始命名後方會再加上詞輟,演變成280 TSI BMT以及330 TSI BMT;另外,又因為車輛等級有分Highline(高階)以及Comfortline,所以國內引進的三種車型實際上全名為Passat 280 TSI BMT CL、Passat 330 TSI BMT HL以及Passat Variant 330 TSI BMT CL,以上共兩款轎車、一款旅行車。而我們這次為各位試駕的是後面兩款車。

 

 

在外觀方面,由於車輛採用模組化橫向平台(MQB底盤),成就了長軸距以及短前懸的效果,視覺上第一印象就會產生相當動態的感受。而新一代Passat車身腰線較高,並且車身線條一路從頭燈、輪弧、車門把手、連接到尾燈;這樣一氣呵成的設計外型,不但好看、也能將動感從車頭無縫連結到車尾。車頭部分,除了水箱護罩造型略有改變之外,下方具有橫格柵欄的進氣口搭配上兩旁的整合式前霧燈也是一大視覺提升。車尾部分,除了車體明顯具有稜角、並且保險桿更具造型之外,LED尾燈更是一大亮點。

以下為旅行車車型


(旅行車原廠搭配16吋鋁圈)

以下為轎車車型


(轎車車型330 HL標配LED日行燈)


(轎車車型330 HL標配附上掀功能的全景式玻璃天窗)


(轎車車型330 HL原廠搭載17吋鋁圈)


(如果要辨識何者為330 HL,很簡單,只要看車身四邊是否環繞鍍鉻飾條。不信的話往上翻,再看一次你就會發現不同,只有轎車車型的330 TSI BMT HL擁有這樣的外觀設計。)


(沒錯,我們已經無法從車尾銘板得知該車的引擎排氣量了。)

 

座艙內部的設計邏輯雷同車體,有著許多的連續鍍鉻橫條,使得中控台由最左至最右出風口之間,有互相連結的視覺感受;另外,也帶給人一股寬敞的感覺。A柱下方 的三角窗被玻璃取代,視覺死角減少,安全性也隨之增加。車輛搭載第二代的MIB模組化資訊娛樂系統,支援的功能更多、連線能力更強、螢幕尺寸也隨之增大; 而藉由Composition Media音響主機系統上6.5吋的彩色螢幕(畫素為800×480),車主可以操作多項視聽功能,不論是標準的收音機、CD、AUX-IN或者SD卡、 甚至是透過USB連結到iPhone/iPod全都沒有問題;如果有圖片瀏覽的需求,也可以使用Picture viewer功能來瀏覽JPEG檔的圖資。如果需要使用藍芽配對,「Basic」行動電話預留裝置也是方便好用。

 

 

    

    

    


(電子式冷暖空調系統)

   

   


(經脊椎健康聯盟組織認可且獲獎的織布椅)

    


(這樣的設計可以減少視野死角!)

以下為轎車車型330 HL的不同之處


(飾板改採黑色鋼琴烤漆)


(三區獨立式電子恆溫空調系統)


(雙前座12向電動調整座椅,附腰靠調整、冷熱通風調整、記憶及駕駛座按摩功能)


(Nappa真皮豪華舒適座椅)

整體而言Passat 330 TSI BMT HL的內裝—質感會高一個檔次,但在實用方面影響不這麼大。

在談到空間之前,必須先講到兩種車型在車身尺碼及軸距上到底有沒有差異。它們兩者的長度皆為4,767mm、車身寬度不含後照鏡皆為1,832mm、軸距同樣為2,791mm、離地高度也同樣為145mm,僅有車體高度轎車為1,456mm、旅行車為1,477mm有所差異。這樣的差異實際影響在前/後座的頭部空間,轎車前、後座頭部空間分別為高989與964mm,旅行車前、後座頭部空間分別為高985與1,007mm。實際乘坐起來差異並沒很大,整體而言不論何種車型,前後座都是寬敞舒適。雖然乘坐空間影響甚微,但在行李箱容積就有明顯差異,轎車藉由後座椅背放倒,可以將容量自586L提升至1,152L; 旅行車同樣藉由後座椅背放倒,卻可以將容量自650L大幅提升至1,780L,空間機能可謂非常優秀(果然不愧是旅行車,差異極大)。

 

 

若是提到前後世代的比較,主要就是更低的車身,卻帶給乘客更充裕的頭部空間;較短的車長,但是乘坐空間卻更加寬廣;房車的行李箱門檻降低、開口更寬、容量加大;旅行車的行李箱開口更寬、容量加大。


(照片中男性身高172,前座調整成他的標準坐姿後,膝部空間距離前座還有一隻iPhone 6+)


(頭部空間有一個拳頭近乎兩個拳頭這麼寬)


(尚未4:2:4傾倒之前,後行李廂空間的變化就已經有這麼多種!完全可以依照各種需求來做變化!)


(配合上快速傾倒功能)


(要擴大置物空間也可以將小隔板拆開)


(後排座椅完全傾倒之後的平整性)


(空間大到iPhone的主人要趴在裡面小憩也不是問題…)


(轎車的後行李箱空間表現)


(一樣,快速傾倒功能!)


(雖然空間表現輸給旅行車、但質感方面可就扳回一成囉!)

大致而言轎車與旅行車各自有其優缺點,最後還是端看使用者的喜好囉!

看完了外觀內裝,別忘了接著收看動力操控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