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們已經針對初心者騎士們,對車輛基本的認識與騎姿做了教學,這次我們要教的是實際上路的實戰技巧,包括上路的操作、基本安全觀念以及山路的騎乘,現在就跟著代晴一起來學習中階應用課程吧。
騎乘上路
油門操作
機車的油門位在右把手上,現在CVT 的速克達車款在變速與離合器接合上都是自動化,只要轉動油門車就會跑,相當簡單。但在油門操作上,仍有小細節要注意,首先所有車款都應該有個油門間隙,油門間隙指的是油門可以轉動,但不會拉動鋼索帶動節流閥的空間,這段間隙轉起來會比較沒有阻力。
▲
動畫中這小小的範圍就是油門間隙,起步前應該先將間隙消除 而車輛的油門間隙應在2~5mm,太短可能容易造成油門線斷掉,太長則可能過鬆造成鬆脫或卡住。在轉動油門出發時,應該先將油門間隙轉掉,再漸進的轉動油門,除了避免突然動力的湧現造成重心不穩外,也能快速的掌握到車輛動力特性。
煞車操作
煞車拉桿位於兩支把手前方,一般來說,對於初學者建議使用四隻手指去扣拉煞車,這主要是避免初學者掌握度不好,在緊急情況下,一邊抓著煞車又一邊摧著油門的情況。然而,對於有一定經驗的騎士來說,則並沒有限制,不論是用一隻手指、前兩隻、後三隻等等,只要能產生足夠的煞車力道即可。
▲
進階騎士來說,只要自己覺得力道夠,用一直手指也可以
而扣拉煞車應透過第一節指腹像是捏起來的方式去扣拉,藉由最敏感的指間能更清楚的掌握煞車扣壓的力道,對於進階的煞車控制更好掌握。而操作煞車應由淺至深,逐步加強力道,可以讓懸吊有時間壓縮,幫助增加荷重於輪胎上,避免瞬間扣死煞車,突如其來的制動力非常容易讓輪胎打滑。
一般單單使用後煞車時,不會造成前叉明顯下沉,整體感覺更平穩,但由於是由後方進行減速,因為制動能力有限,同時減速時重心向前轉移,造成後輪容易鎖死,但在下坡時可以用在幫助重心轉移使用。
▲
僅管單後煞車在速克達車系上,能提供較高比例的減速效果,但仍是煞車距離最長的方式。 單單使用前煞車時,能有遠優於後煞車的減速效果,大幅縮短煞車距離,但重心瞬間大量前移,讓前叉快速下沉,相對會有好像要翻車的不安感,如果後座有乘客也會感受較不舒適。
▲
單用前煞車能有明顯的制動效果,但會大量壓縮前叉,重心大量前移而有不安定的感覺 前後一起煞車時,因為前、後同時產生制動力,雖然重心仍會前移,但轉移速度較慢,給予騎士安定的感受。對於騎士來說,也能透過前後煞車力道的分配,更容易掌握前後荷重的控制。同時還擁有最短的煞車距離,當需要在最短距離內停下時,這也是最建議的煞車方式。
▲
前後同時煞車,可以獲得最短煞車距離,同時也可以看到前叉下沉量沒有單前煞那麼多,車輛更穩定。 善用照後鏡
騎車上路要避免當馬路三寶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善用照後鏡,透過照後鏡幫忙確定左右後方有無來車,在路邊起步、變換車道、轉彎時都非常重要,同時考慮照後鏡本身的死角存在,在情況允許下最好再轉頭確認有無來車。
▲
情況允許下,搭配轉頭確認有無來車,特別是路邊起步的情況下 而照後鏡的調整方式,雖然不同車種的位置與範圍略有不同,但建議至少以左、右能看到5m 外左、右一個車道的寬度,而上下則建議以將地平線設在下方1/3範圍處,以獲得最大的利用效率。
▲
照後鏡的視野調整建議將地平線放在下方1/3處,左右一個車道寬 方向燈使用時機
避免成為三寶的第二個要點,就是懂得使用方向燈,當然要往左轉打左方向燈,要往右轉打右方向燈,另外在變換車道前,也應該先打方向燈告知來車。雖然台灣交通法規有規定於路口轉彎前30m 要打開方向燈,但不是人人都能精準的抓到30m距離,這裡提供一個更好掌握的時機,就是以原廠方向燈正常閃爍速度的情況下,至少閃爍三次再進行變換方向。
▲
使用方向燈小訣竅,閃爍三下才動作,但也別忘了搭配照後鏡使用 視線決定路線
騎車時,轉頭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機車的轉向,並不單單依靠龍頭操作,騎士的重心也是一個操控車輛的重要因素。轉向時轉頭看向自己預定前往的方向,因為當轉頭時,脖子與肩膀的肌肉連動,因此能幫助內側肩膀放鬆,能夠讓身體自然的帶動車輛轉向。
▲
轉向時,轉頭看向要前往的方向,能讓身體自然帶動車輛 另外,當你死盯前方某一點的時候,特別是有突發狀況時,會讓身體更加僵硬,車輛便會直直朝著你所看著地方前進。當然,隨時看往前進方向,也能確認路況,減少意外,因此隨時看向你所要前往的下一點,藉由視線來決定你的路線。
▲
實際雙載方式,帶領代晴轉向時的視線位置 騎乘重心擺放
騎乘機車時,前後重心的是相當重要的,會影響整體車輛的操控,所有的騎乘技巧都是建立在前、後重心配置之上。一般要盡量讓車輛的前後重心轉移是平順穩定的,過度快速的重心變化,只會產生車輛不穩定的操控。因此在加速或煞車時,車輛重心改變時,騎士可以透過自己的重心來減緩重心的轉移速度,穩定車輛。
簡單來說,加速時穩固好自己身體並略為前傾,為前端增加一點荷重,這樣一來,即使是騎乘大馬力的車款,也可避免前輪浮舉情況,也不會有人被車子拖著跑的感覺,只要確實做到,即使是大馬力車種的全力加速,你感受到的不是被拖著跑,而是屁股會有沉入座墊,感受到車子推著你跑。
減速時則剛好相反,要將重心放在後方,上半身會抬的比較高一些,減緩重心轉移到前端的速度,同時也能降低後輪翹起的情況,發揮最佳的制動效果。
轉向姿勢
一般機車的轉向過彎姿勢可以分為三種,以車輛軸心來看分為內傾、同傾與外傾,至於側掛則是獨立的賽道騎乘姿勢,並不適合公路使用。內傾就是當車輛傾斜時,騎士上半身姿勢比車輛更偏向內側,這樣的方式有利於減少車輛傾角的使用,增加高速過彎的穩定性與提高車輛過彎極限。但也因為騎士更向內靠,左右移動時的反應時間是最慢的,加上視野較差,一般建議在高速彎道時使用。
同傾則是騎士身體軸線與車輛相同,可以說是介於外傾與內傾之間相當平衡的騎乘方式,面對突發狀況的反應比內傾更快,同時也比外傾用相對小的傾角,而且因為騎士與車輛同步,更容易掌握車輛傾角,適合中高速過彎,但同傾對於新手來說,也容易因為害怕傾倒感覺而較難掌握。
外傾是常在越野車中看到的姿勢,騎士上半身較為直立,讓車身傾斜進行轉向,這樣適合在低速轉向下使用。同時因為騎士仍接近直立,因此使用難度最低,反應速度最快,但容易將車輛傾角用完而不自知,適合低速過彎轉向使用。
影片教學
雙載姿勢
有了車,就有機會載人,機車和汽車不同,騎士與乘客都會影響車輛動態,因此正確的雙載姿勢,能讓騎士更好駕馭車輛,對乘客來說也更安全。
後座的姿勢要點大致與騎士相同,同樣保持背部為彎,雙手最好是環抱騎士或至少抓到腰間兩側,讓乘客能與騎士的上半身同步,避免發生車輛往右傾斜乘客往左傾斜的情況,同時貼近騎士避免重心分散。現在車款多半有後扶手設計,但如果抓在正後方的扶手,會讓乘客姿勢略為後仰,整個重心會分散掉,也讓騎士更難操控車輛。
▲
後座雙手最好環抱騎士腰間,或是抓住腰側衣服,主要在於讓後座與騎士動作能同步
▲
後座抓住後方的後扶手時,後座上半身會後仰,反而讓整個重心分散。
▲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後座姿勢,就是將手搭在騎士的肩上,如此一來騎士雙手就會受到後座影響。 而雙腿應該夾緊騎士屁股,雙腳貼緊車身,幫助穩定乘客自己,避免加減速的晃動。腳尖當然也要避免外張,除了能幫助夾緊車身外,還能預防太過突出在騎乘時發生的意外。
▲
正確的後座乘車姿勢,騎士也能更好掌握車輛,自然更安全。 山道騎乘
騎車除了一般市區公路外,相信不少騎士也會騎著愛車出遊或前往郊區,台灣地形關係多山路,雖然不像市區道路有那麼多的車流和複雜交錯的路口,路況雖然相對單純,但坡度的變化以及相對市區道路更高速的轉向,對於騎士來說是另一種挑戰。
騎乘節奏
節奏大至可以分為兩部份,一個是山路的節奏,另一個是自己騎乘時的節奏,而這裡所講的是能利用空地練習找出的騎乘節奏。騎乘的節奏,是感受車輛加速與減速之間,找到那能夠滑順傾倒車輛的時間點,而非一昧的使用蠻力傾倒車輛以及視線的變換。
透過S 形繞錐,是找出節奏感的好方式,繞錐前要先記住先前提過的「視線決定路線」,所以當眼前有一整排的角錐時,不應該緊盯著前方的角錐,因為角錐並不是我們要前往的方向,而是角錐和角錐之間。因此視線會不斷在角錐與角錐中移動。一開始先確認角錐位置方向,車輛持續靠近,同時在腦中找要走的路線,當接近第一個角錐時,視線就轉移到所要行走的路線,也就是角錐與角錐之間,隨著車輛靠近之後,就應該看往下一個角錐,確認好方位,如此重複。
▲
S 形繞錐也能學習視線的擺放,如何選擇視線目標物相當重要。
▲
在靠近第一個角錐時,視線就該放到下一個角錐去了。 在視線之外,S 形繞錐還能感受油門一開一合間,重心轉移對於車輛傾倒的幫助,將S 形繞錐拆成單一彎道來看,車輛傾倒進彎前收油,將重心略為前移,進行傾倒,滑行至需出彎回正時,補油增加後輪荷重,順勢回正車身,接著要進入下一個反向的彎,又再次收油、進彎、補油、回正。透過S 形繞錐不斷的重覆,在不使用煞車的情況下能順暢的繞完時,身體就記得了車輛加、減速時過彎的感覺,而這就是騎乘的節奏感。
▲
透過油門一開一合,感受重心轉移對傾倒轉向的感覺。 山路盲彎攻略
彎蜒的山路,時常會遇到一些被山壁或坡度擋住,無法看清整個路線全貌的彎道,造成進了彎才發現路線不對,速度過快等危險的情況。首先呢,一般公道山路來說,講求的是慢進快出,盡可能的放慢車速,進入彎道後直到看到出彎點,才進行加速。
▲
山路騎乘最能享受騎乘機車的自在感受,但盲彎對許多新手騎士來說是一大困擾 除了慢入快出之外,還有一個重點是進彎的時間點,在山路上應該充分利用自己車道的寬度,盡量靠彎道外側,以確保能看到最大範圍的彎道路況,這樣也能更快的分辨出彎道的曲率、快速的判斷出自己的行車路線。另外,為了確實看清彎道後段路況,也會避免太早進入彎道,這樣一來就能讓自己的行車動線穩定在自己車道內,避免外拋至對向車道或山壁。
▲
太早入彎時,在轉向前所能看到的視野在受地形因素範圍變小,也不易判斷路況。
▲
盡量晚進彎,能夠確實看清整個彎道路況,以這個圖例說,進彎前已經看到整個彎道一半。
▲
同樣速度傾角下,盡可能的晚進彎還能確保出彎路線不至於外拋。
▲
從連續動作來看,面對髮夾彎過早入彎,在彎中緊貼彎道內側,但由於曲率與坡度影響,反而最後外拋。
▲
與上圖相比,這次將入彎點放晚,在彎道中後段才貼近彎內,出彎則穩穩守在自己車道。 下坡過彎
在山路騎乘勢必會遇到上下坡轉彎,上坡部份由於坡度的關係,收油會有效的降低速度,同時又不會過度壓縮前叉,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只要掌握好路線與視線,並無問題。
反而是下坡過彎時,光是收油以速克達的CVT 來說,並不能有效減速,而用上煞車時,對於上路沒多久的騎士來說,加上重力因素,往往會造成前叉過度壓縮,重心幾乎壓在前端,反而會讓車輛難以傾倒,結果讓自己更緊張,身體僵硬,最後車就直直往外側衝過去。
▲
下坡煞車容易讓重心大量轉移到前輪,緊張之下肩膀僵硬就更難令車輛轉向。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後煞車的使用,減緩重心大量前移的情況,在下坡減速時,除了前煞車也同時使用後煞車,可避免前叉過度壓縮,保有過彎能力。當然對於熟練的騎士,也能透過前煞車力道的控制,掌握前叉壓縮量,來完成下坡轉向。另外坡度不大的話,在彎前早早做好減速,一路含著油門,也能將重心不至於過前移。
這次就是道路實戰的課程內容,如果想要追求速度、壓彎的快感,那麼下次將會介紹賽道攻略,正所謂公路狂飆非好漢、賽道拼速真英雄。
授權轉載自:Moto7
原文:騎士養成之路:公路實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