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白牌水冷跑旅列傳:從名流150、馬車Majesty,再到現今的KRV

在速克達上搭載水冷引擎看似稀奇,但其實行之有年。隨著越來越多速克達水冷化,而聽到水冷引擎大家第一個會想到大概就是大馬力了;沒錯,水冷引擎相較於空冷引擎擁有比較好的散熱效率,能進一步提升引擎的性能,但相對來說花費的技術、成本也會比較高,所以通常不太會在一般小排氣量的速克達上使用,成本高又不好賣,何必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呢?言歸正傳,從過去到現在,可以看到搭載水冷引擎的車款大部分都含有「旅」這個字的成分,強調休旅、跑旅甚至是旗艦車種的定位。今天就要來看看水冷休旅、跑旅的發展史,首先當然還是得從台灣水冷速克達的鼻祖,名流150開始說起了。

授權轉載自:Moto7

原文:台灣白牌水冷跑旅列傳:從名流150、馬車Majesty,再到現今的KRV

1987 KYMCO 名流 150

1987年由光陽生產的名流 150,是首次由台灣本土機車廠商生產的水冷式速克達機車,它的誕生無疑是台灣機車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名流 150擁有前衛的外觀設計,車頭誇張的前斜板、收納式頭燈、寬大的龍頭儀表,以及與汽車設計相仿的煞車踏板,再當時也創造了好幾個第一:第一台水冷機車、第一台有收納式頭燈的機車、第一台售價超過6萬的機車、第一台造成機車環島風潮的機車。近年來,在以早期台灣為背景的電影或電視劇中也都能夠看見它的身影,名流 150可以說是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產物之一,更是當時台灣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重要元素,不信的話去問問你老爸老媽!

▲1987年由光陽生產的名流 150,在當時十分前衛,引領潮流。

1990 SYM 迪爵 150

水冷速克達迪爵 150是三陽工業在民國79年推出的旗艦機種,搭載四行程水冷引擎,名稱和同期的迪爵 125相同,但兩者機械構造是完全不同的,另外迪爵150雖無安全帽置物空間,但在當時卻號稱有全國最大的前置物空間。迪爵 150與名流 150可以說是雙生車種,名流車身線條較方正,迪爵則比較圓潤,但在銷量上迪爵 150遠遠不及名流 150,而不久後山葉即推出有安全帽置物空間的迎光 150,只能感嘆生不逢時;相反地,迪爵 125就成功地成為了三陽的經典車款之一。

▲民國79年三陽也推出了迪爵 150。

▲三陽 迪爵 125。

1991 YAMAHA 迎光 150

迎光 150是由台灣山葉機車生產的水冷速克達,是台灣山葉第一台125c.c.以上排氣量的四行程速克達,也是當時排氣量150級距中第一部配有置物空間的機種,還有碟煞、油壓式前叉、三段預載可調雙槍後避震、當時同級車中唯一鋁圈等,配備不俗,一推出就從名流 150手中拿下不少市占率。迎光 150採用SOHC 2V水冷引擎,引擎採水平式擺放,冷卻系統實際上是半冷水式,汽缸頭採水冷,汽缸則是氣冷的冷卻形式。迎光 150英文名為「Fly-One」,在車友間也被戲稱是「蒼蠅一號」。

▲迎光 150。

1996 YAMAHA 迅光 150

迅光 150於民國85年推出,採用與迎光 150相同引擎,外觀重新設計強調休旅風,擁有更符合人體工學的高段差坐墊與後扶手,只可惜迅光 150銷售成績不理想,好在不久後推出了叫好又叫座的「馬車」Majesty 125,扳回一城。另外,在民國80年底也推出了同名的迅光 125,為台灣山葉第一款四行程125c.c.的速克達,雖然都名為迅光,但迅光 125和迅光 150可是兩個不同的機種。

▲此為迅光 125。

1996 KYMCO 「A博士」 APEX 150

光陽於民國85年推出的APEX 150,也就是大家俗稱的「A博士」,A博士可以說是國產休旅速克達的先驅,搭載四行程水冷引擎,配備大型置物廂、前置加油口、V型內置把手、可折式內調後視鏡,其中前後碟煞的配置亦是在同級距車款中開先例;其後推出的APEX Plus還有三段可調整的護腰座椅,而APEX 150也榮獲民國86年十大國家產品設計獎。

▲光陽於民國85年推出的APEX 150,也就是大家俗稱的「A博士」。

1998 YAMAHA 「馬車」 Majesty 125

台灣山葉於民國87年推出水冷休旅機車Majesty 125,也就是赫赫有名大家俗稱的「馬車」。其實早在台灣山葉推出Mejesty 125之前,國外如歐洲山葉即有推出類似的車型,不過比較偏運動化;而在1995年日本山葉就帶來了第一代馬車Majesty 250,台灣山葉即是以此為基礎重新設計打造出更符合台灣人口味的Majesty 125,到了1999年日本的第二代Majesty 250誕生,台灣山葉在2003年也有代理引進。

▲雖然排氣量僅125c.c.,但馬車其實十分氣派。

台灣山葉將Majesty 125定位為「新台灣的頭等艙」,雖然只有125c.c.,但全新設計家上寬大的車體,完全取代之前的迎光、迅光 150車系,銷售成績更上一層樓;而馬車也帶起了大型速克達的風氣,後續也有改款,推出具數位儀表的Majesty 125 DX及擁有數位式電子晶片防盜的Majesty 125 SDX。時至今日,馬車仍是車友們認為台灣山葉的經典車款之一,相信也是當時不少人心目中的赤兔馬。

▲其後也推出了DX與SDX兩種版本。

發展到了這個時候,進入千禧年約莫在2000年到2001年,光陽與三陽也陸續推出水冷休旅、跑旅車款,諸如光陽的Grand Dink頂客與EGO尊客車系,還有三陽的RV 150以及更之後2009年推出的RV 180 EURO,都顯示出休旅、跑旅車款的崛起,以及市場對此種車款的需求;甚至光陽在2005年還推出非水冷的輕量化休旅Techno 鐵克諾125/150,只不過鐵克諾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在當時並沒有受到歡迎,雷聲大雨點小銷量不佳。而到了2011年,PGO推出了Tigra 125,搭載水冷引擎的速克達再度引發話題。

▲圖為光陽2009年的Grand Dink 150。
▲圖為2009年的EGO 150。
▲2009年三陽的RV 180 Euro Efi。
▲2005年光陽推出了鐵克諾Techno 125/150,此圖為Techno 150。

2011~2012 PGO Tigra 125/150

PGO於2011年推出搭載4V水冷引擎的Tigra 125,搭配渦旋式冷卻技術(Vortex Cooling),利用渦流旋轉使汽缸與汽缸頭能夠平均散熱,在還沒正式上市前即引發話題;在2012年PGO也趁勢推出排氣量提升的Tigra 150,大動力加上不俗的配備如魚眼頭燈、ABS等吸引不少人入手。Tigra 150馬力強勁曾有「最強塑膠車」之稱,但過彎性能卻差強人意,前後懸吊過軟、傾角不大,被車友戲稱為「跳跳虎」;到了2013年PGO再以Tigra 150的水冷引擎為基礎,推出G-MAX 150,卻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

▲PGO Tigra 150,圖為彪炫特仕版。
▲除了大動力之外,Tigra也擁有不錯的配備。
▲直線強,但過彎性能卻比較讓人詬病。
▲後續推出的G-MAX 150則不如Tigra般受歡迎。

2011 KYMCO 「雷霆王」 Racing King 150/180

2011年光陽相繼推出了Racing King 150/180,並定位為水冷跑旅,其中比較多人討論的便是「雷霆王」Racing King 180。Racing King 180搭載175.11c.c.的水冷戰斧引擎,在8,250轉時可輸出17.6ps的最大馬力,且配備了33mm的前倒叉,還用上了速克達上少見的前雙碟加上後單碟一共三碟的煞車配置,40度不小的傾角更顯雷霆王的運動性能。

▲KYMCO Racing King 180。
▲原廠即配備33mm倒叉與前雙碟。
▲Racing King有40度不小的傾角。

2013 YAMAHA SMAX 155

以高級運動跑旅為設計主軸,兼具運動性與時尚感,有「S妹」、「小踢媽」等綽號的SMAX是台灣山葉於2013年發表的車款,搭載當時國內首見的155c.c. 4V水冷單缸引擎,並且加入了反向平衡軸有效抑止引擎震動;SMAX是山葉繼馬車Majesty 125後再次推出水冷車種,在日本也被稱為Majesty S,其後續也衍生出了頗受市場歡迎的FORCE 155。

▲2013年的YAMAHA SMAX 155。
▲2017年改款後的YAMAHA SMAX 155。
▲新的SMAX標配了前後輪的ABS,提升安全性。

2016 YAMAHA FORCE 155

2016年發表的FORCE 155搭載與SMAX相同的水冷4V單缸引擎,同樣擁有15ps@7,500rpm的最大馬力;比起SMAX,FORCE車身線條更銳利,更具速度感與侵略性,獲得不少年輕人的喜愛,且初發表時86,800元的價格不高,又改裝潛力大,頗受到市場的歡迎。FORCE的缺點即是配備較陽春,無ABS且燈具皆使用鹵素燈泡,不過依其不高的價格倒也沒有對銷售帶來太多負面的影響,在市場上還是很活躍。

▲YAMAHA FORCE 155,此為2018年推出的新色版本。
▲全車燈具仍舊使用鹵素燈泡則是車友們覺得比較不足的地方。
▲FORCE價格不高、外型帥氣,加上改裝品豐富、玩法多元,受到不少年輕人喜愛。

2019 PGO Tigra 200

PGO從2011年開始陸續推出Tigra 125、Tigra 150受到不少消費者喜愛,雖然後續還推出了G-MAX 150等,卻沒有複製Tigra的成功,Tigra已經可以說是PGO的當家招牌。在2019年6月,Tigra再度升級,排氣量從150c.c.一舉躍升至198.8c.c.,並且使用了雙凸輪軸水冷引擎,最大馬力達19.7ps之譜,延續以往大家對Tigra大馬力的印象。此外,Tigra 200也擁有不錯的配備,諸如水平六連桿懸吊、輻射對四卡鉗、ABS、全車LED燈具、QC2.0充電座等,惟156kg的車重不輕,加上30.5km/L差強人意的油耗表現以及些許價格因素,Tigra 200在路上能見度不高。

▲PGO Tigra 200。
▲Tigra 200搭載了198.8c.c.的水冷DOHC雙凸輪軸引擎,擁有優異的中高速域輸出表現。
▲前煞車系統採用267mm碟盤搭配輻射對四卡鉗,同時配有BOSCH 10 ABS。
▲採用水平六連桿單槍後避震器,具有預載與阻尼可調功能。

2019 SYM DRG BT

在2019年10月SYM正式發表了四大神獸系列之一的DRG,前衛的外觀,單搖臂設計與充滿肌肉感結實的車身線條,散發濃厚的運動氣息,早在2018年米蘭車展首度亮相時便引起不少關注。DRG搭載158c.c.水冷4V單缸引擎,擁有15.5ps@8,000rpm的最大馬力與15.1Nm@5,500rpm的最大扭力,動力表現不錯;單搖臂與輕量化設計造就135kg不重的車重,加上前後接近50:50配重與1,380mm的軸距,讓DRG操控起來靈活不少,42度的大傾角也更好殺彎。此外,DRG配備全車LED燈具、怠速熄火、零延遲啟動、零後仰懸吊升級2.0,當初發表售價10.5萬,成為市場上的新寵兒。

▲SYM DRG BT。
▲DRG外型設計前衛,擁有全車LED燈具,還使用了單搖臂設計。
▲前後接近50:50的配重比例,讓DRG有不錯的操駕性能。

2020 YAMAHA NMAX 155

台灣山葉於今年6月將MAX家族新成員NMAX導入台灣,搭載155c.c.水冷4V單缸Blue Core引擎,還加入了VVA可變汽門,最大馬力15ps。NMAX定位設定針對休閒旅遊及長途騎乘,犧牲腳踏置物空間用上了龍骨車架,引發了不小的話題;另外,NMAX也是第一次由國外進口在台組裝的成車。在正式發表之前,有不少人在猜測NMAX究竟會不會配備TCS循跡控制,可惜結果是沒有的,且也少了YAMAHA Motorcycle Connect手機連線系統、掛瓶雙槍後避震等配備,這也引發了台規NMAX是否為閹割版的話題,加上發表時公布售價11.8萬,讓不少消費者又多考慮了一下。

▲YAMAHA NMAX 155。
▲NMAX搭載了Blue Core水冷引擎。
▲採用龍骨車架,犧牲腳踏空間帶來更注重旅遊的感受。
▲LED導光條和尾燈,設計語彙與XMAX的分離式尾燈相似。

2021 KYMCO KRV

最後則是剛發表不久的KRV了。今年11月底光陽在其「Time to Excite國際新車發表會」中揭開KRV的面紗,在網路上流傳已久的「小AK」終於現身。KRV繼承了AK550的基因,以白牌運動休旅旗艦為定位,搭載175.1c.c.水冷4V單缸引擎,有著不錯的17.03ps@8,000rpm最大馬力與15.49Nm@6,500rpm的最大扭力,加上僅133.5kg的車重,騎乘起來加速靈敏、動力十分充沛;此外,KRV還用上了獨立式搖臂與PTM傳動系統,為後軸帶來與以往一般速克達不同的穩定過彎反應,可惜的是以「跑旅」而言KRV能置物的空間則稍嫌不足。KRV還有推出一般小排氣量速克達少見的TCS版本,在甫發表時沒有立即公布售價也讓大家是心急如焚、各種猜測,最終公開價格ABS版112,800元、TCS版123,800元,也吸引了不少喜歡KRV的車友訂車。

▲KYMCO KRV。
▲後搖臂捨棄了傳統速克達的設計,採用與AK550相同的獨立式搖臂,並用上了皮帶傳動。
▲KRV還有推出配備TCS循跡防滑系統的版本。
▲KRV售價一公布又引起了一陣騷動。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