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r想想:從規則轉變來看WRC的歷史與演進~(上)

自從百年前汽車工業發展之初,想要打響自家車廠名號最快的方式、便是參加各項賽事來吸引眾人的關注,而其重點便在於強調自家車款的”快速”及”可靠”,因此在早年的四輪賽事當中、拉力賽事可說是一時主流,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自1911年便開始舉辦的Rallye Automobile de Monte-Carlo蒙地卡羅拉力賽了,而在1964、1965、1967年三度在此奪冠的Mini Cooper S也因此成為賽壇傳奇。

 

 


▲Mini Cooper S

到了1973年、FIA(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決定整合全球各項Rally拉力賽事成為WRC(World Rally Championship),參賽車款依照FIA規範下的Group 4組別(車型為Special Grand Touring Cars、年產量需達到500輛)為競爭最激烈的戰場,在1973年賽季由AlpineRenault A110奪下總冠軍的殊榮,接著則由Lancia Stratos HF於1974~1976年寫下三連霸的偉業,其後則有著Fiat 131 Abarth(1977、1978、1980)、Ford Escort RS1800(1979)、Talbot Sunbeam Lotus(1981)等車款拿下年度冠軍,而自1977年起設立年度車手冠軍後,則有著Sandro Munari(Lancia Stratos HF)、Markku Alén(Fiat 131 Abarth)、Björn Waldegård(Ford Escort RS1800)、Walter Röhrl(Fiat 131 Abarth)、Ari Vatanen(Ford Escort RS1800)等車手成為年度冠軍。


▲Alpine-Renault A110


▲Lancia Stratos HF


▲Fiat 131 Abarth


▲Ford Escort RS1800


▲Talbot Sunbeam Lotus


不過在1982年賽季、WRC有著重大變革,那就是FIA導入了Group A、Group B及Groups N至WRC賽事,其中Group A賽車在規格方面有著嚴苛限制(包括車重、動力、技術及成本等部分)、且其市售版本車型的年產量至少達到5000輛(1993年起降低至2500輛),而Groups N賽車則是僅基於市售版本車型進行安全相關方面的修改、條件更為嚴格,也因此、眾家車廠的主戰場便轉移到了規格限制極寬鬆、市售車型年產量僅需200輛的Group B組別,並可再依照排氣量與進氣方式分為下列幾種形式:

 

 

2000c.c.自然進氣或1428c.c.渦輪增壓:車重下限820公斤、前輪+後輪寬度限制為20吋、代表車款為Renault 5 Turbo

2500c.c.自然進氣及1785c.c.渦輪增壓:車重下限890公斤、前輪+後輪寬度限制為22吋、代表車款為Peugeot 205 T16及Lancia Delta S4

3000c.c.自然進氣及2142.8c.c.渦輪增壓:車重下限960公斤、前輪+後輪寬度限制為22吋、代表車款為Audi Quattro、Lancia 037、Ford RS200、MG Metro 6R4


▲Renault 5 Turbo


▲Peugeot 205 T16


▲Lancia Delta S4


▲Audi Quattro


▲Lancia 037


▲Ford RS200


▲MG Metro 6R4

在這被後人稱為”Crazy B’s瘋狂B組”的年代、不僅眾家賽車在賽場上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速度(連其市售版本車型也因為極其稀有、而成為多金玩家爭相收藏的對象至今),然而也因為如此、意外事故後造成的傷亡較先前更為嚴重、甚至也讓Group B年代有著不名譽的”Killer B’s”別稱,直到1986年Tour de Corse – Rallye de France法國科西嘉站、駕駛Lancia Delta S4的Henri Toivonen及副駕Sergio Cresto意外身亡,加上各車隊間互相指控對方作弊的情形日趨嚴重,讓FIA決議在1986年賽季結束後禁止Group B組別賽車參加WRC賽事,也代表著WRC賽事就此進入新的時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