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行車安全,ARTC檢測之旅-安”胎”計畫之輪胎篇

當駕駛人在開車時、不僅著眼於車輛所帶來的便利性、同時也享受駕馭時的樂趣,不過大家是否曾將想過車輛在行駛時就靠著腳下的「黑色甜甜圈」與地面接觸,因此輪胎狀況的好壞、也與行車安全息息相關,過去InCar也曾多次介紹過輪胎安全的相關訊息,而不久前ARTC車輛中心(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也舉辦了名為”安胎計畫”的活動,再次提醒用路人輪胎與行車安全間的密切關係。

 

 

由於在不久前因豪雨造成多起車輛行駛中失控打滑的意外事故,因此在這項ARTC檢測之旅-安”胎”計畫中、首先所介紹的是輪胎與地面的關係、胎紋設計、排水、胎溫、胎紋深度等部分的基本原理,同時也提到自2014年1月起所修訂的「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39、39之1條規定,輪胎的胎紋深度列入領牌及定檢項目。

此外、在2014年11月所增訂的「車輛安全檢測基準」第68項也規定「M1類小客車 (四輪以上車輛,含駕駛座座位數未逾九座者) 、N1類小貨車(裝載貨物為主之四輪以上車輛,且其總重量不超過3.5公噸者,僅適用於所有車輪均為單牌輪配置) ,在新車審驗時需配有TPMS胎壓偵測輔助系統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且自2016年7月1日起、則擴大適用於所有準備領牌的新車。

 

無論是原廠所配備、亦或是市面上所販售的TPMS胎壓偵測輔助系統,ARTC首先將TPMS分為直接式及間接式兩種類別,直接式胎壓偵測輔助系統意謂”直接偵測胎壓”,藉由安裝在輪胎內的感應器來進行胎壓的偵測、並將訊號傳送至車內的顯示幕,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售服套件多屬此類、且通常都附有即時顯示胎壓數值的功能。

 

而間接式胎壓偵測輔助系統、則是藉由車輛原有的輪速感測器、以計算車輛行駛中的車輪轉速差異的方式來推算胎壓是否異常(如一輪胎壓較低時、其轉動圈速將會略高於其他胎壓正常的車輪),此種系統較常見於原車即配有ESP/ESC車輛動態穩定系統的車款(就有前代Focus的車主在藉由進入工程模式開啟胎壓偵測的功能),且在儀錶板通常僅有胎壓異常的警示燈號。

 

 

而在檢測過程中、ARTC的檢測項目分為-
戳穿試驗:此項試驗用意在模擬車輛行駛中、輪胎遭異物戳穿而緩慢洩氣的情況,試驗方法為在車輛胎溫達到工作溫度後,將其中任一輪的胎壓洩至標準值的80%,通過標準為能夠在10分鐘內、警示燈達到恆亮警示的效果。
擴散試驗:此項試驗用意在模擬車輛可能經久未行駛或輪胎老化、導致四輪胎壓均為不足的狀態,試驗方法為在車輛胎溫達到工作溫度後,將四輪胎壓同時洩至標準值的80%再減7kPa,通過標準為能夠在60分鐘內、警示燈達到恆亮警示的效果。
TPMS失效試驗:此項試驗用意在模擬TPMS胎壓偵測輔助系統無法正常偵測胎壓時的情況,通過標準為能夠在10分鐘內、警示燈達到先閃爍在恆亮警示系統失效的效果。

最後,在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之下,ARTC也介紹了聯合國訂定UN/ECE R117輪胎性能規範,針對滾動阻力、溼抓地力及滾動噪音等三項標準的最低門檻,並自2009年起逐步納入全面認證及管制,而現今歐盟也建立了”輪胎性能分級標示制度”,自2012年11月起所有在歐盟國家販售的輪胎均須進行標示,也是國內所有車主在換胎時可供參考的部份。

而這次的ARTC檢測之旅-安”胎”計畫,除了上述的輪胎相關知識、TPMS胎壓偵測輔助系統的檢測方式外,在下一篇報導中、則將帶來有關輪圈的相關報導囉~